坚持“三种导向” 把握关键环节 推动全市机构编制管理评估工作提质增效
市委编办把开展机构编制管理评估工作作为改进机构编制管理和优化编制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坚持“三种导向”,在量化评估指标、探索评估方式、明确评估流程、强化评估运用上下功夫,着力加强和规范机构编制管理评估工作,有序推动机构编制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
坚持目标导向,科学设置评估指标。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机构编制管理评估办法(试行)》要求,坚持科学规范、务实管用、分级分类、突出效能原则,科学设置评估指标体系,明确评估要点、评估方式,确保机构编制评估科学化、精准化,推进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提升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提高机构履职尽责水平。今年来,针对机构编制申请事项评估工作,从符合政策法规情况、申请必要性情况、比对情况、管理规范性情况和其他5个方面量化设置22项指标,制定机构编制申请事项评估表,合理确定指标分值权重,科学量化赋分。
坚持问题导向,优化评估工作程序。被评估单位先行开展自评,提交自评报告和佐证材料,通过单位自评,督促被评估单位更深入了解本单位在职能配置、机构运行、人员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后续评估中提出更合理的意见建议。评估前提前掌握被评估单位工作落实、社会评价、人员编制横向对比等方面的情况,结合2019年以来机构编制调整情况,逐一对照评估体系明确评估方法,把准评估重点。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个别谈话、问卷调查、调阅资料、数据分析等方式,对被评估单位机构编制配置、执行情况和履职效能等方面进行评估,深入了解内设机构职责分解细化、协作配合等情况,对照评估指标逐一审核打分,经研究讨论形成评估报告和评估反馈初步意见,及时向被评估单位反馈存在问题、薄弱环节、意见建议,对有争议的事项进行核实了解,进一步提高反馈意见建议的准确性、有效性和针对性。
坚持结果导向,强化评估结果运用。把评估结果运用到全面深化改革、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提高机构编制管理水平上。坚持将评估结果与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相结合,深入了解改革任务落实,涉改单位效能发挥情况,综合分析改革卡点瓶颈,有针对性地提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对策建议。发挥好评估结果在完善机构设置、优化职能配置、调整编制方面的决策辅助作用,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采取分类解决的办法予以整改落实;对机构编制决定事项落实不到位等问题,督促单位建立整改台账,按期督导跟踪;对管理体制不顺、职责职能不匹配等问题与单位一起提出调整优化建议;对职能弱化、人员力量不合理等问题,提出编制资源优化调整建议,统筹编制保障重点领域用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