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委编办增强“三个自觉” 助推全市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
天水市委编办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紧紧围绕“人才强市”战略,立足实际、找准定位,积极发挥机构编制资源在人才“引育留用”中的支点作用,多措并举赋能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开创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工作新局面提供有力体制机制保障。
着力增强机构编制保障人才工作的政治自觉。深刻把握机构编制工作的鲜明政治属性,坚决落实党中央对机构编制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要求,从领导体制、机构职责、资源配置、运行机制上把党管人才落实到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将人才工作纳入机构编制工作要点,做到常研常抓。举办全市机构编制系统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有效提升机构编制系统干部能力素养。坚持“管行业管人才”,结合两轮次机构改革,优化人才部门职能体系,在重点行业领域主管党政部门的“三定”规定中明确人才工作职责,强化对行业领域人才工作的主体责任。加强人才工作机构设置和力量保障,对人才工作任务较重、管理人才服务较多的部门,支持调整优化内设机构,配强人才工作力量。优化调整人才、教育、科技等市级议事协调机构,推动议事协调机构加强工作统筹协调,指导县区统筹设置相关议事协调机构,实现同频共振。
着力增强机构编制助力人才工作的行动自觉。注重发挥机构编制导向牵引性,加强前瞻性需求调研和实际论证评估,综合分析短、中、长期编制需求情况,强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重点领域人才编制保障,做到党委决策部署到哪里,机构编制就服务保障到哪里。持续加大空编统筹使用力度,摸清市直事业单位空编情况,科学研判教育事业和农林科研现状,收回市职校、农科所、果树研究所等事业单位低效闲置的37名编制,有效补充到民生领域;收回市城投中心等11个单位100名自收自支事业空编,补充到市直人才统筹编制池,有力保障市属公立医院人才引进用编需求;给市一中、市实验小学等市属学校调剂核增58名编制,强化教育领域人才编制保障。着力增强人才集聚效应,大力支持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先后核准2024年引进人才用编1115名,核准2025年度第一批次引进人才用编216名;同时,精准测算、科学核准公开招录(招聘)、选调生接收、退役军人安置等用编1172名,为全市发展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着力增强机构编制赋能人才工作的创新自觉。牢固树立“大人才观”理念,认真研究加强人才工作机构编制保障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编制资源向民生领域以及基层一线倾斜。始终坚持把“编制池”建设作为统筹使用编制资源的有力抓手,充分发挥其在服务保障人才工作方面的重要作用,着力健全完善“编制池”制度,不断加大统筹编制动态调整力度,自2012年市级划出30名编制专门用于引进工业企业急需紧缺人才以来,通过机构改革、统筹调剂、空编回收等措施,市级“编制池”调剂补充至200名,累计用编310人次,有效保障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以及民生领域的用编需求,为人才工作提质增效赋能添力。充分发挥编制资源在干部队伍建设中的“源头管控”作用,统筹机构改革精减收回编制、群团机关置换编制、园区管委会空闲编制等,切实把编制用好、用到关键处,协同组织人事部门着眼优化干部队伍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学历结构,把牢用编申报、核准、入编“三个关口”,把稀缺的机构编制资源向人才汇聚。